扫码阅读手机版
云雾缭绕、大山环抱间,50多个塑料大棚里生机盎然,李世瑶在其中穿梭忙碌。农学博士毕业后,李世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乡,利用当地冷凉气候发展草莓种植产业,探索从试验、示范到推广的良性循环,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。(《半月谈》 )
农学博士李世瑶勇敢地走向田野,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引领乡村振兴。五年来,他用实践证明,博士扎根乡村,同样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康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国家加大了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,农村产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,专业性越来越强,亟需高学历的青年为农村带去种养植技能和先进管理,促进乡村产业大发展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博士回乡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引领者,李世瑶毅然回乡为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,无疑他是引领家乡产业发展的“脊梁”。
应当清醒地认识到,当前博士回乡发展产业依然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难,发展资金不足、村民思想观念转变等问题,制约着他们在农村健康快速发展,亟需地方党委政府、农业服务部门给予支持和指导,多渠道支持博士健康成长。只有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平台,激发他们的活力,才能让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,引领乡村产业富民新气象。
博士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,关键在把准他们的“脉搏”,为他们提供必需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,尤其在产业发展、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,切实解决好博士成长的烦恼。要让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管理和规划,避免他们成为旁观者、局外人。只要把政府主导和尊重博士发展意愿有机统一起来,充分保障他们参与权利,让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发挥自己所长,助推乡村产业活力。
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,要有一支高学历和高素质的博士队伍做支撑,期待更多博士深耕希望田野,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上注入新鲜力量。
凡注有“河北新闻网”电头或标明“来源:河北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(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)。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链接、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河北日报
微信公众号
河北新闻网
微信公众号
纵览新闻
微信公众号
河北日报
客户端